时间:2021年04月13日
“正清和雅,茶净心清”
岳强,笔名谦益,茶名子淳
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
新闻晨报物候日志节气茶事专栏作者
“文化传家”传统文化系统传承教育项目发起人
子淳生于1969年,彼时的休闲茶饮以茉莉花茶为主,其香鲜灵持久,醇厚明亮,是他与茶的启蒙缘起。90年代末从流行铁观音到岩茶普洱,再转至绿茶、白茶与黑茶,无论是大众普味,还是匠心典藏,子淳先生在道道茶香中逐渐冲泡出了自己的人生况味。
2011年,他正式拜师中国台湾净茶道创始人邱镫锋道长,系统研习净茶。他说“师父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禅茶一味。茶的品质、品茶的环境、心境、器皿与水质,会影响每一道茶的口感。”
那么如何解读净禅茶一味?我们便有了如下对话。
茶境之“净”,方显禅茶之道
q1:“闻之已久,究竟何为净茶?”
“其实禅与茶本是两种文化,在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渗透影响,最终融合成一种新形式,也就是禅茶。‘禅’是心悟,‘茶’是物质的灵芽,‘一味’就是心与茶、心与心的相通。先争茶境之净,再求茶净心清,方能真正体会禅茶之道。 ”
“禅茶讲究正、清、和、雅,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清,要秉承一颗清净心。有了清净心,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,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,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,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。如此禅茶不仅是我品茗长路的明灯,更暗寓了我由静至净的处世之道‘静’者歇却狂心,‘净’者一尘不染。”
一茶一器,“净”可舌底鸣泉
q2:“您对喝茶有什么特别的考究?”
“在嗜茶者眼中,器为佐俾,水为茶母。我喜欢一茶一器,因茶而异。就像我手上拿的紫砂壶,闻龙就在《茶笺》中描述过:‘摩掌宝爱,不啻掌珠。用之既久,外类紫玉,内如碧云。’极度适合普洱,能够遇热生香,质感绝佳。”
“归根结底,品茶环境亦算是茶器之列。我特意在家中铺设了天然大理石,在光滑整洁的表面之下,流淌着时光雕刻的光影纹路。茶里藏河,茶中有山,再以胡桃木为景,让品茶空间不至于过分清冷。”
“泡茶的水质最为重要。明代张大复在《梅花草堂笔谈》的试茶条目中就写到‘茶性必发于水。八分之茶,遇十分水,茶亦十分矣;八分之水,试十分茶,茶只八分耳。’可显水对茶的重要性。”
碧云泉茶艺智能净水机,好水泡好茶,好茶配好水,恒温煮茶,茶清味甘
啸竹引清吹,茗香随风起。随着好水的注入,茶叶会像有生命一般在水中翻滚,沐浴后的茶叶如脱去一层外衣,色青香烈,而洗出的茶汤却出人意料的浑浊。此时便可冲入煮好的清水瀹而饮之,清澈的茶汤从壶中倾泻而下,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冉升起。齿颊留芳,回甘绵柔。
“水与茶的关系,宛如灵魂与肉体,用至净的水,泡上品的茶,相辅相成,方能泡出舌底鸣泉的妙音口感。”
“静”享暖茶,品味回甘人生
q3:“品茶能为您带来怎样的享受?”
“喝茶,也是养生。陈希夷的《心相篇》中说‘观相而察心’,那么茶人亦可同饮一碗茶而品茶知心。年轻之时我尝试各式茶味,体验各类生活,历经世事百态后,才知道自己真正找寻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,居家对饮,良友在侧,身清心静,回甘人生。”
“这品茶的过程,其实就是我们人生旅程的缩影,微苦过后,回甘尽来。年轻时激情满怀,现在更爱独坐静心,置身不被噪音打扰的屋内享受静音时刻,静享生活之美,升华心之所想。孔子云‘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’,此矩与身心不二,自然可以从心所欲。”
莱克空气调节扇,智能模拟自然风,静享阅读之时;莱克甲醛净化器,快速除醛长效滤霾,沉醉静谧时光
从茶净到心静,子淳先生用四十载漫长时光终成匠者,品茶论茶也早已成为他雅致生活的一部分。
闲茶之余,乐享欢愉,在返璞归真的质感人生中茶香绕梁,不就是我们喝茶的意义所在吗?